衣食住行风俗文化

时间:2023/5/23 10:08:55  作者:崇明三岛民宿事业部设计师  来源:崇明三岛民宿事业部设计师工作室  查看:2083  评论:0
内容摘要:衣食住行风俗文化,最新民宿生活作品,民宿改造设计,民宿空间设计,民宿策划设计,民宿餐厅设计,民宿门头设计,民宿室内设计,主题民宿设计,时尚民宿设计,设计方案,效果图,民宿设计师,Design+民宿设计工作室,RYBO国际设计(上海)民宿事业部,团队理念:“专注设计,品质为先”统一热线:400-960-3979/设计师咨询:13916004146
衣食住行风俗文化
一、衣
清末民初,大多数贫苦农民多穿短衫、大裆裤、大襟衣服。男戴毡帽,多系腰带。女多着盖脚长裙。男女衣料皆系土布,自染杂色。富足之户,男备长袍、马褂,妇女衣裙绣花边,佩手镯、耳环,足登木质高跟绣鞋。
民国时,贫苦农民与前变化不大,唯妇女去长裙,扎裹腿。仕客职员穿大衫,戴礼帽。面料讲究夏丝绸,冬裘皮,戴戒子、怀表。孩童穿裹肚。至民国二十年(1931)后,兴西装、中山服、旗袍、罗裙。面料多为夏布、阴丹士林、机制蓝布等,富室豪门,则多为呢绒、毕叽、绸缎。中学生、职员服式多着中山装,少数政界人士则着西装、革履,配眼镜、手杖。军政富商眷属,则穿短衫、罗裙,夏着短袖旗袍、长筒丝袜、绣花缎鞋或高跟皮鞋。
解放初,农民多穿对襟袄、大裆裤,用料仍为土布。干部、学生多着军干服、中山服、列宁服、八角帽、圆帽。后又兴起学生装、春秋服及长短大衣。面料多为土布、机布两种。
六七十年代,着装千人一面,多穿制服,以蓝色为多。青年农民穿着渐趋向职工。“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遍着军装、腰系皮带。1978年后,服式衣料及花色品种不断增多。裙则长裙、短裙、连衣裙、西装裙;裤则筒裤、喇叭裤、牛仔裤、健美裤;衫则西服衫、军干服衫、夹克衫、中山服衫,还有羊毛衫、毛线衣、卫生衣、风衣等。面料初为棉布、灯芯绒、凡立丁、涤确良,后发展到涤棉、尼龙、涤纶、呢绒毛料等化纤纺织品,衣着质地日趋精良。农村土布日渐消失,人们对衣着样式极为讲究,赶时潮者,多讲流行式、流行色,城乡遍兴多购成衣。尤其少年儿童穿着,新颖华丽。
二、食
县民食粮以麦为主,玉米副之,兼用豆、薯。上午、下午,日食两餐。惯于“清早米汤(玉米糁子稀饭),晌午面”,每餐必有馍,早晚还加食“喝的馍”(即吃馍喝开水)。山区素以秋杂粮(即玉米、豆子、洋芋)为主,多以糊汤(用玉米糁和洋芋块熬制而成)为常饭,又食糍粑(洋芋煮熟以木棰打成糊状调食),无馍者多见。县民逢年过节或接待来客,亦有吃改样饭的讲究。多见于水饺、纸卷、臊子面、麻食、瓤皮、煎饼及大米饭等。馍食有油饼、锅盔、麦面轱碌。县民喜食辣子,常以辣子代菜,以馍夹油泼辣子为乐事。平时多食生调萝卜、白菜心、蒜苔、葱丝。待客必配四碟菜。山塬区一般农家冬春常有腌酸菜的习俗,多用萝卜、莲花白、散心白菜腌制。
三、住
八十年代以前,县民屋舍多为土木结构。有上房、庭房、厦房、门房之分。常见三间一院,也有两间、间半为一院的。一院庄基,为三间者,宽9米,长20—30米不等。上房,有七檩、九檩之别,有用木板作天花板者,上可放杂物,又称楼房。厦房,俗叫厦子,多系三檩半坡式。县西南塬亦有少数掘土窑为屋者,光线、卫生较差,然冬暖夏凉。山区农民多住草房,散居于峪道山坡,不成村庄。亦有石板盖顶房和木架瓦房。
八十年代,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平房、楼房大量出现,楼房多见三间两层。沿渭河乡村民宅多抬高庄基建避水楼台。有些行政村统一规划、统一建筑,由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建设新型村庄,居住条件更为改善,杏林李庄即如此。山区草房亦少见,多为瓦房,楼房也有出现。
四、行

旧时外出,一般步行,亦有乘大车、轿车,骑牲口,坐轿者。民国时,城镇出现洋车(人力车)。解放后,自行车渐多,为城乡主要外行工具。至八十年代,县民家有自行车者十之八九,轻骑、摩托、机动三轮车(俗称蹦蹦车)、各种汽车等,已成为外出的主要工具。县、人远行,喜认“乡党”(即同乡),讲究“同路不舍伴”。八十年代前,出远门多带馍为干粮。旧时,妇女绝少远行,有“再瞎的男人走州县,再好的女人锅台转”之谣。妇女上会,看热闹,多结伴而行。县人出门问路,必先礼貌称呼。

 

 


Design+ RYBO国际设计(上海 )民宿事业部,专注高品质的民宿设计,活跃于文化民宿设计专业领域,目前业务立足上海,南京,杭州,辐射全国10多个城市。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人员,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创作团队,始终注重将设计和客户的商业目标完美结合,在多年的实践中,时尚民宿,主题民宿已经成为主要设计业务专注对象,并不断取得一定的业绩。民宿事业部团队理念:“专注设计,品质为先”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
上一篇:浅谈衣食住行
下一篇:空间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