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简称“沪”或“申”

时间:2023/5/23 10:08:55  作者:中国客栈设计师  来源:中国客栈设计团队  查看:2380  评论:0
内容摘要: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和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上海市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有超过2000...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关于上海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宋代开始设置上海镇,而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现在北宋郏亶之的《水利书》中。至元代改称上海县属苏州府,明代称作松江府,清代称作苏松太道松江府,1928年设置上海特别市,两年后改称上海市至今在。
 

  沪:晋朝时,吴淞江(旧名松江或淞江,上海段俗称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渔民根据潮水的特点用竹子编制了一种捕鱼工具,叫“”,捕鱼时,将“扈”插入水中,鱼随潮水进入扈内,潮退时被拦住了。这种捕鱼工具设在淞江下游一带水中,因此当时把淞江下游一带地方叫做“扈渎”或“沪渎”(江流入海处称渎)。上海正在“沪渎”近旁,以后就简称上海为“沪”。

 

  申:相传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黄浦:又名“黄歇江”,来源于战国春申君——“黄歇”。

  上海一词最早始于北宋初年,源于一条名为上海浦的吴淞江支流(浦,吴语中小河的意思,且一般多指人工河)。由于当时沪上酒业发展,政府在本地设置了征收酒税的相关机构——酒务,因地近上海浦,所以称之为上海务。 

 

  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海,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  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后来申城城址几经变迁,地名已经过多次更改。终于在三国时期于佘山附近固定了下来,并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同时华亭县北部的上海镇也逐渐发展起来。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于是上海和华亭成为双子城。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清代设立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为清朝江苏省下属的道级行政区划之一,辖管苏州府、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顺治年间驻地为太仓,康熙时期驻地为苏州,雍正之后驻地为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县。清初顺治年间,买买菜设立分巡苏松兵备道,辖苏州府、松江府,隶属江南省,道署驻太仓州。1663年(康熙二年),苏松道改为苏松常道,增辖常州府,道署随之移驻苏州。1667年(康熙六年)江苏建省后,苏松常道裁撤。1670年(康熙九年)恢复苏松常道。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常州府改属江镇道,于是苏松常道改名苏松道。1724年(雍正二年),原属苏州府的太仓州升为直隶州,于是苏松道改名苏松太道。

  1730年(雍正八年),太仓、通州2直隶州成立太通道,于是苏松太道再改为苏松道,应江苏巡抚尹继善奏请,道台衙门也在这时从苏州迁往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县。当时的道台为徐永佑。

  1741年(乾隆六年),太仓州还属苏松道,于是苏松道又改为苏松太道。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苏州府单独成立苏州粮储道,苏松太道辖境减少为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因而改名为松太道。1808年(嘉庆十三年),苏松粮储道和松太道再度合并成立苏松太道,道台衙门仍设在上海县城。)

 

近代

  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都被强辟租界或完全割让,上海也不例外。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但同时由于租界提供了市民免于反动政府,军阀以及历史战乱的侵袭打扰的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现代

  自由开放的环境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贾贵族文人墨客革命者各色人等的大量涌入,至20世纪初  ,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贸易中心。

 

上海:简称“沪”或“申”

 

上海:简称“沪”或“申”

 

上海:简称“沪”或“申”


标签:上海文化 中国客栈设计团队 上海客栈设计师 中国客栈设计师 客栈设计之窗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