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kèzhàn),客栈是古代酒店的称号,是为了满足人们外出郊游或远行的需要而出现的。人们在出外远行时便会找地方投宿,而提供这些地方供人暂住的就称为客栈。
中国的旅游业,是随着改革开放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那个时候,人们对旅游的认知就是旅行社和星级宾馆。从1998年国际青年旅舍进入中国以来,“旅舍”、“客栈”这些词又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如今,对于自助游者来说,“客栈”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住宿类型。
客栈---作为“度假”的实物载体,所提供的将不只是“住”的功能这么简单。住不同的客栈,体会“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放松、舒展、安静祥和。这种生活是跟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样、“非常态”的;不是因为去某地游玩、商务而客观需要的暂时栖身之地,是人们希望体验,而主观选择的一种生息修养方式。在这种前提下,“住”反而是被弱化的功能,客栈的气场、情调、氛围等等一切能让人身心舒展、有别于日常生活感受的元素,才是它最大的意义。
“客栈”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区别于商务酒店和快捷酒店,又涵括其传统接待客人的意义。从广义上来看,“客栈”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1.规模不大(总客房数小于100间);
2.价格区间在当地住宿行业中属于中下水平(很多客栈有多人间,类似学生宿舍,以单个床位出售);
3.装修带有一定的当地特色(比如物业为当地特色建筑、装修采用当地民俗风格等);
4.经营项目及服务富有当地特色(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自助服务等);
在某些旅游城市,“客栈”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大理”、“丽江”、“腾冲”“鼓浪屿”、“杭州”等城市,很多旅行爱好者,文艺工作者都会聚集在各种“客栈”中,交流各种心得、增长见识。在这些地方,其中丽江的客栈文化又尤为灿烂,整座古城近2000多家客栈。